汶香附是香附中最为好的品种生长在山东汶河两岸,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。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长纺缍形。杆三锐棱。叶基生,短于杆,叶鞘纤维状,棕褐色。泰山大汶河两岸盛产,且个大、肉质肥厚、香气浓郁,故以“汶香附”著称。为泰山名药,全国地道药材。
汶香附:本品河岸自生之芳草。
产地:产于泰山下,汶水之两岸。
名称:香附之名称因个香,剖开不香,香气附于外得名。本品凡一切沙河之岸皆产之,惟汶水岸产者为最良,故名汶香附,又名沙草根。
形态:本品苗类蓝草,出茎有三棱,高半尺,茎端有穗苍色,下结瓜大者寸长,弯如牛角,上有细毛。
种植:本品乃山河之野草湿地,自生不必种植。
性味:性平,味辛。
食法:采出晒半干,以火焚去细毛,入锅煮熟,晒干,碾去皮,或切片,或捣末,或生,或制若汤,若丸,而无不可。
产量:每年约产一二万斤。
功用:本品通十二经,调诸气,解诸郁,止诸疼,破血消积,开痞行经,为妇科之上品,诚女子之良药,但不治不足治有余。
处方:本品生用,开胸,达肤,熟用下走肝肾,童便炒补血,盐炒补肾,酒炒通经,醋炒化积,姜炒化痰,炒炭止血,乳炒润血,共七制和为丸,名七制香附丸,各等分,水打为小丸,每服三钱,白水送下,以治妇女百病,李时珍曰:香附得参术则补气,得归地则补血,得木香檀香沉香之类则散结,得连芩则清火,得朴夏则消胀,得棱术则消积,真女子良药,气病之总司也。
依岱道人曰:香附为佐辅之佳品,乃女子之要药也,男子亦未必不能服,不过君子视
之为废物耳。若思人有过,不知已非,怨怒纷纷,肝气结块舍此焉有良药。总之香附用之于实人不可,施之于虚者,本品善耗气,元气以损,命难保存,嗟曰:治病先固本斯可耳。(急症治标)
效果:效果不胜名举。
辨证:剖开坚而亮者真。
禁忌:忌铁器。
附记:《泰安县志》云:汶水有八大汶,一石汶,一牟汶,二赢汶,二北汶,即泮汶,一柴汶,又名淄水,一此八者,总归大汶西流。宗岳生长大汶之阳,即古汶阳城之北,自幼游汶岸之上,久与采药者谈,汶水源流,故稍知之,元代于钦先生撰《齐乘》名书云:泰山有淄水,即小汶也。《水经注》曰:淄水迳柴城,因名柴汶,柴城乃今宁阳之故城,先贤高子讳柴,字子羔,常为之宰。(首段末段录县志句,《礼记》云:临文不讳。)《县志》又曰柴城、柴县、郕城,三者皆先贤高子羔之所夙历者也。
总之,泰安、宁阳、莱芜之间,山皆泰山支脉,水皆汶河支流,凡汶水经过之川香附产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