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名药---金银花,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,闻名全国。金银花药用价值和保健用途广泛,它性甘寒气芳香,甘寒清热而不伤胃,芳香透达又可祛邪。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,还善清解血毒,用于各种热性病,如身热、发疹、发斑、热毒疮痈、咽喉肿痛等症,均效果显著。
金银花:本品为山野之蔓草
产地:产泰山山里山外皆有之,以艾洼最美,以崔家庄一带最多,沟头路崖、山荒废田皆有之。
名称:金银花之名称,《纲目》云:其花黄白相半,故有金银之称,其秧名忍冬藤,时珍曰:凌冬不凋,故名忍冬。(《纲目》多名称此不复赘。)
形态:秧苗生长绕覆草木,藤紫赤色,皮薄端嫩,蔓生有毛,叶似胡豆,上下有毛,其花将开,色绿黄,既开色白,蕊紫垂须,经二三日则复变为黄,因黄白二色,则名金银花矣。
其秧藤经冬不凋,结子大如黄豆,其色黑蓝。
种植:本品根生,春初分芚,其种子入地亦出,不如根生者茂盛,而山里野产者,花肥惟产太少。
性味:味甘而辛、性寒而平。
服法:每年立夏后,小满前,其花将开未开之时,采黄而绿,身重而坚,以沸水泡之,花蒂直立下沉。其味清香,他处产者皆不及,故称特产。他处产者,皆浮于水上,滤去渣服之,或煎服之。熬膏水冲服,或入药剂煎服皆可。
产量:每年约在四五千斤之上下。(山里野产不过百斤)。
功用:治寒热、身肿腹胀,热毒血痢,杨梅,功在散热解毒,久服延年益寿。(壮人宜之。)解轻粉毒,治久疮,养血止渴,治五种尸注,花叶同功,其子益佳,详附记条。
附记:李时珍、汪讱庵著此品重用,其藤名曰忍冬能除恶疮百病。
先君曰:凡治疗毒恶疮,始终莫忘金银花。
中华民国二十二年,癸酉,国历十一月廿七日,即夏历十月初十日,丁酉,宗岳出诊于黄崖庄,病者宗冠君,先生其弟,廉泉事之,是庄在邑东郊,六十里徂徕东北,泰岱东南有崔家庄镇,再东南行四里,即是庄也,门外非岭即山,即河岸,一片金银花,藤即忍冬藤,是时叶红绿,子蓝黑。宗岳问廉泉曰:“金银花之叶何日凋落?”廉泉答曰:“一冬不凋,至春则干,即发新叶矣。”宗岳摘其子食之,心身慰然,由是知忍冬子有养心肾、益精血之能,共余详次。
忍冬藤即金银花之秧藤,因经冬不凋得名。
忍冬子即金银花之结子。
本品花叶及藤,时珍、认庵皆宝之,其处方也当参看《纲目》及《备要》,此不复赘。其子,时珍、认庵皆未云。宗岳稍云之,忍冬解毒妙品,其花更美,其子乃结精之品,佳中之尤佳也,用以清解而补之,乃为两兼第一之物耳。
忍冬子能补肝肾,退虚火,为明目之良药,然本品形色即如目珠者也,老人用之其目反童,孟冬采之晒干藏瓷器中,鲜用益良,惜不多得。
《纲目》云:忍冬膏治五种尸疰,疰病也,五种尸者,即飞尸、遁尸、风尸、沉尸、尸注,然飞尸者,走皮肤穿脏腑,每发刺疼,变动不常,遁尸者,附骨肉,攻血脉,每发不可见死尸,闻哀便作风尸者,淫跃四肢,不知疼之所在,每发恍惚,得风雪便作。沉尸者,缠结脏腑,冲引心胁,每发勾绞,遇寒冷便作。尸注者,举身沉重,精神错杂,常觉昏废,每交节气大作,用全忍冬数斤煎稠汁如膏,每用五钱,黄酒化服,日服二三次,诸等尸疰皆愈,不愈再服,以愈为止。(处方一条本不复赘,今特摘要者,为稽考之便耳。)
忍冬酒用忍冬花叶秧藤捣汁兑黄酒各半饮之,用渣涂患上,治一切恶疮,不论发于何处。忍冬丸,忍冬藤叶茎根共一斤酒浸晒干,甘草少许为细末,黄酒打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白水下。治痈疽止消渴,一切肿毒,五痔诸瘘疔疮便毒,喉痹乳蛾,热毒血痢,疮久成漏等症,又治脚气热疼涂之必效。